往期干货推荐
→提高写科研论文效率之“模板法 ”
→ 研究生回复审稿意见的门道
→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
→ 除了实验和论文,导师要不要跟学生谈人生?【已发表】
→ 研究生做科研得步步为营
本文授权转载自刘庆生老师的科学网博客,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作者简介:刘庆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
一年一度的寒假即将开始,大学的老师们(包括博士后)将要利用寒假这个空闲时间集中精力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最近几年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几个专门问题写过几篇博文(见后面目录)。
今年到几个单位作“做自己的科学研究”报告,由于时间关系,其中“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部分的内容没有展开细讲。为此,决定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为对象,介绍一点我对科研项目立项书的“创作”体会,供大家参考。
这类文章科学网上有很多,有的经验丰富的博主还出版了专著。然而,我认为,写出一份好的项目申请书,主要取决于申请者的综合学术经历与素养,不太可能通过简单“说教”和“培训”凑效。
当然,对于首次撰写申请书的年轻人也许能从类似文章中得到一点感悟,这就是我经常撰写这类文章的初衷。
题 目
既简明扼要,又恰如其分的表达项目的核心内容。要用本专业的精练术语描述项目名称。提出一个与项目核心内容贴切的题目取决于申请者的综合学术素养及对同行文献的阅读理解与文字功底。
中英文摘要(400字)
项目摘要主要包括:简述研究目标、意义、研究范围、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预判研究结果和可能得出的主要结论。实际上主要涉及三块内容:项目的科学意义(150字);研究内容与拟采用的方法(150字);预期结果(100字)。
项目组成员
根据基金委最新规定,青年基金项目不需要参加者。面上基金项目,尤其是重点基金项目就要涉及“科研团队”的“质量”了。
由于涉及“重项”问题,因此,要组成一个合适团队有时也是一个纠结事情,只能相互之间尽量协调出一个质量较高的团队。只是一位申请人领着几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显然不合适。
因此,我建议现在一些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国家花“巨资”从海外引进的青年才俊,要注意培养自己较为稳定的科研团队,为施展你的科研才华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我认为,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应该是:除了研究生,其他成员具有较好的学术经历(基础)和一定成果显示;学科结构合理(尤其对于涉及多学科交叉团队);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学缘结构较好,那些本硕博连读的“祖孙三代”的学缘结构显然属于科学意义上的“孬结构”。
经费预算
按照规定填写。除了常规经费(旅差费,材料费,燃料费,分析测试和计算经费及少量设备费,出版费等),要重视学术交流项目经费的预算(在政策允许前提下留足)。
例如团队成员,包括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和邀请国际同行访问经费。这些活动对于确保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非常重要。
报告正文
(一)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 1. 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
在我的印象里,提出一个有点“创意”的科研项目选题主要基于申请人的科研积累和基础。项目选题大致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认为具有重大创新,有点属于“惊世骇俗”,“前无古人”的选题,这类属于重大意义选题,很可能属于那些“非共识”的“首创”。这种项目选题我认为要非常慎重,如果没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成果显示,只能是一厢情愿。尽管国家基金委强调要重视“非共识”项目,但是似乎评审专家们认可度依然不高。2019年开始试行分类申请与评审,也是为了提高原创项目申请力度。
第二类属于我们绝大多数“凡人”的科研选题,即站在“前人肩膀上”提出科研选题。主要取决于申请人的:
(1)学术(科研)经历和基础;
(2)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前者与申请人的科研深度及知识面有关,后者与综合水平相关。你不能将一个多数同行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想法”判断为一个“重要”选题;
(3)文字表达能力。申请人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会体现在描述“科学问题”时用词专业到位,阐述前人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时用词准确和贴切。阐述研究选题来源的历史沿革逻辑性强,评述前人成果用词恰当,既不随意抬高(拍马屁之嫌),更不能贬低同行成果等,这给申请人的文字功底提出了高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资助基础和应用基础性质项目,以下分别简述。
基础研究类:
对于基础研究类选题的关键是在同行研究基础上提出恰当的科学问题。我们不必过于纠结科学问题是否多么“原创”。
因为,每个方向每年都会资助若干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在某一方面但凡有点新意(姑且称为原创)就会打动评审人。严肃的评审人清楚,大家都在为这个方向“潜在”的重大原创科学问题做贡献。所以,不会也不应苛求一个面上项目,更不用说青年项目提出多么重大原创的科学选题。
对于一般青年或面上基金项目,首先需要认真调研同行在这个研究方向的历史沿革(档案学用词),其实主要是阅读相关文献及论文中的客观评论(要认真阅读每篇论文的前言和讨论部分中体现的评论内容),客观认真地评述同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选题的“科学问题”是能够打动评审人的重要内容。
当我看到一个申请人能够对这个研究方向“如数家珍”的介绍同行研究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评述相关内容,我会给出很好的“印象分”。我在以前类似文章中提过,如果2019年申请的项目能列出若干篇当年发表的与申请项目内容贴切的最新的高质量文献,我会认为这个申请人是一块做基础研究的“料”,一般会给出很好的等级。
至于对同行研究成果的评述,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选题,在以前的多篇博文进行过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基础(技术)类:
在我的印象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则上不资助技术研发类型项目。因为,这类项目主要渠道是科技部的863和企业等。
因此,国家基金项目主要资助应用基础类型项目,并希望能够就某一方向的持续资助能够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为此,对于这类项目选题调研应该有所区别于基础类项目。
除了调研学术论文还要深入调研国内外技术专利以及国家近些年公开发布的研发计划和承担这些研发计划完成单位及取得成果情况等,不能“无的放矢”。如果是重点基金项目应该面对国民经济中某个行业的“重大需求”立项。要认真研究基金委会发布相关项目“指南”。
- 2.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设计研究内容应当紧密围绕项目选题中的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青年基金项目最多2个,面上3个左右即可。每个研究内容可以有一小段阐述内容,相当于表达“这个内容的特色及与项目核心内容关联”;多个研究内容之间要注意逻辑关系,不能相互之间缺乏关联。
研究目标需要正确处理“抽象”与“实体”内容之间关系。我主张研究目标为一小段话,而不是分成几点。研究目标表述要清晰地显示项目预期成果及其意义,并从逻辑上详细阐明清楚。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设计需要下点功夫。一个面上基金或重点基金项目也许会涉及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但似乎不应该太多,否则就不是“关键”问题了。我的理解只有1-2个。
提出准确的“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取决于很多因素:科研经历,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如果在研究生期间或博士后研究期间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一点“科研真谛”,要准确提出“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点勉为其难。否则很容易让小同行评审专家认为:关键问题不关键。
基金委设计“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也是希望展开写清楚,逻辑关系明白,让评审专家准确评定是否值得资助的重要依据之一。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
我的理解在设计研究方案时要注意几点:针对性要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一环扣一环。设计的实验手段先进合理,不要让评审人觉得很老套,毫无新意。
实验分析涉及的仪器尽量使用国际同行常用的仪器,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这是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有的涉及数学-物理-地质(或其它)模型,三者之间尤其要注意逻辑关系。
例如有的数理基础很强的申请人,只注重设计的数学物理模型先进合理(指在数学物理意义下的先进合理),并不一定符合地质(或其它方面)实际。如果评审人是一个地质基础厚实的人会因此而全盘否定你的选题。因为,选题再先进,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值得支持。
另外,为了让技术路线清晰明了,建议使用文字加框图来设计基本的研究路线方案,那样视觉效果好。当然,这就要注意主-次之分,即一级、二级、三级等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和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研究路线方案时除了常规内容外,要突出重点,即专门针对上述的“关键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和路线。显然这有别于“常规路线方案”。当然,设计一个先进的针对“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要下点功夫,针对性要强。不要让人觉得与上面的“常规路线方案”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 3. 本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取决于项目本身客观存在的“创新”及文字表述。特色是指区别于前人项目之处,创新是指比前人“高明一点”之处。特色表述可以用词“中性”一点。创新之处要注意用词客观,既要体现项目相对目前同行研究的类似项目有点进步,体现“站在前人肩膀上”,但也不能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其实,在这一段可以只谈自己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不涉及与同行之间的横向对比。因为,在“立项依据”中对项目的创新性进行了深入阐述,而且附有大量同行成果文献,在这儿不必重复。
- 4.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
研究计划最好不要太笼统,要留有余地。据我所知,当下重点大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有海外学术交流经历,有一定的“海外关系”。
因此,设计的重要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最好能心中有数,不能到结题时大多数计划没有实现,那样会让人觉得你当初设计的那些国际交流内容有点唬人,会严重损害你在业内的学术声誉,对你后续项目申请不利。
预期结果要留有余地,最好体现几个层次成果:预期可以达到与可能达到的成果,显然后面是高要求。
(二)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 1. 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研究基础是指整个研究团队的研究基础,而不完全是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尤其对于重点基金项目需要认真总结整个团队成员成果基础上,逻辑性地阐明这些基础与本项目之间关系。
让评审人看到这个团队成员学科分布较为合理,年龄结构合理,成员学术经历较好,成果有特色,整体处在国内同行中的先进行列。
- 2. 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工作条件涉及软硬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为分析仪器和计算平台两大类。最好能依托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那样一方面显示项目研究平台优秀,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国家平台发挥了作用,是一个双赢表现。软件条件涉及申请人团队的学术条件,例如国内外合作条件等。
- 3.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与本项目的俄关系及负责的内容情况)
如实申报。
- 4. 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如实申报
(三)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参与者简介
如实申报
(四)经费申请说明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六) 附件清单
2018年12月18日晚上
更多精彩请关注趣之化学!
关注趣之化学,发送“origin教程”即可获得65集origin视频 10本图文教程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他们可能需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