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企业良好安全生产秩序,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和排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管理技能。
一、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依据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应依据∶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
(2)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主要安全风险;
(3)企业内外发生的典型事故教训;
(4)国际、国内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等;
(5) 安全管理和绩效提升的实际需要。
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2)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具体要求。
(3)系统性原则。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建立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规章制度。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以确保其严密、完整、有序,其编制要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标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1)起草制度。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起草前应首先进行现场管理调研,以征求管理意见、确定管理需求、明确管理要求。其次要收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上级及主管部门的管理意图,完成安全管理制度的起草工作。
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应按照企业标准的格式进行起草。其他规章制度格式可根据内容多少分章节、条、款、目结构表达,内容单一的也可直接以条的方式表达。规章制度中的序号可用中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规章制度的草案应对起草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解释部门和施行日期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新的规章制度代替原有规章制度时,应在草案中标明原规定废止的内容。
(2)征求意见。由制度编制部门和制度归口部门负责征求意见。安全管理制度草案经编制部门内部通过后,应通过网络发布和会议审查的形式,进一步征求基层单位、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制度在操作性、可行性、职责权限等方面的意见。
(3)部门会签。应根据制度内容确定的管理部门,组织会签。安全部门收集会签部门意见并与会签部门协商,确定意见的采纳情况。
(4)规范性审核。规章制度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应从信息化角度、合法合规性角度、程序履行情况、异议的协商情况、行文规范性情况进行审核。
(5)签发、发布。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安全规章制度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企业主管负责人签发后,应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在企业内部办公网络发布或纸质文件发布。发布的范围应覆盖与制度相关的部门及人员,失效和过期版本应及时作废处理。
(6)宣贯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发布后,只将制度文本简单地交给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培训让员工完全理解安全管理制度的意图,彻底地了解和认知安全制度的要求,从而明确职责,自觉遵章执行。
安全管理制度培训的基本要求:
①制度所涉及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应得到培训;
②为什么要做出制度规定;
③每项工作应遵循的程序;
④ 每项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⑤提出及时反馈意见的要求。
(7)评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在实施2 年内,每1年评估1次。制度运行稳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进行修订。实施满5年的制度应进行评估。
四、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法规的识别及其他要求;
(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
(4)安全生产费用;
(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7)安全培训教育;
(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9)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
(10)危害识别与风险控制;
(11)隐患排查治理;
(12)重大危险源管理;
(13)变更管理;
(14)事故管理;
(15)防火、防爆管理,包括禁烟管理;
(16)消防气防管理;
(17)仓库、罐区安全管理;
(1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
(19)生产设施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等管理;
(20)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21)安全作业管理,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管理等;
(22)危险化学晶安全管理,包括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
(23)装置检维修管理;
(24)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
(25)承包商管理;
(26)供应商管理;
(27)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防尘、防毒管理;
(28)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
(2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
(30)应急救援管理;
(31)安全检查管理。
五、制度编制要点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 以下简称经营单位)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安全评价机构评价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符合性的基本标准。
各经营单位应根据各自 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活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种类;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要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将下列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点加以细化,充实和完善具体内容。各安全评价机构可以据此对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质量。
1.安全管理制度种类
根据经营单位的特点,按经营范围将安全管理制度分为公共、经营、储存、运输和加油站五类。"公共"是指所有经营单位都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经营"是指涉及经营环节的管理制度;"储存"是指涉及储存环节的管理制度;"运输"是指涉及运输环节的管理制度;"加油站"是指涉及加油站特点的管理制度。各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一览表》(详见表2-2)列出的涉及本单位所有经营范围的制度进行组合和增加,制定能够满足本单位经营需要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
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部分。
3.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在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应根据各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确定具体内容,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要"横向到、向到底。不留死角",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完整制度体系。
对身数职的人员,可根据其兼职情况,承担其相应各职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1)决策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明确决策层包括哪些人员。
②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对其的资格要求。
③ 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明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明确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c.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d.明确对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必要资源、安全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等)。
e.明确对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处理的要求。
f.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定、实施、完善等)。
g. 明确对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2)管理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明确管理层包括哪些人员。
②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资格要求。
③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a.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b.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c.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d.明确对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要求。
e.明确对安全检查( 检查、落实、监督、检查记录等)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的要求。
f. 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订、落实)。
g. 明确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的要求。
h.明确对年度经营、安全、事故情况总结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i.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3)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①明确岗位职责范围。
②明确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及资格要求。
③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a.明确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要求。
b.明确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c. 明确有拒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权力。
d.明确有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的权力。
e.明确认真学习和提高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能力的要求。
f.明确岗位安全检查的要求。
g. 明确事故隐患上报的要求。
h.明确本岗位设备设施保养的要求。
i.明确如实做好本岗位记录的要求。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也是各单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本的规定。各经营单位应当在本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特点,制定具体且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1)危险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涉及的采购、运输、销售等环节)。
②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采购、销售人员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购销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经政府相关部门许可的经营范围。
b.明确采购时对供货方资格的要求。
c.明确销售时对购买方资格的要求。
d. 明确承担运输、储存的单位和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资格要求。
e.明确购买时对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要求。
f. 明确销售时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下传责任。
g. 明确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剧毒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涉及的采购、销售、出入库管理、运输等环节)。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采购、保管、运输及销售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 购销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剧毒化学品购销管理的内容除应执行《危险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 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包括∶
a.明确购买剧毒品前,应办理的证件及手续。
b.审验采购合同文本,明确从供货方应获取的资料内容(资格,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
c.明确销售环节的工作内容。
d.明确销售剧毒危险品的记录要求(内容、保存期限等)。
e.明确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要求(如误售、泄漏、被盗等)。
f.明确与运输、储存部门的交接内容。
g.明确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要求,体现"五双"管理。h.明确操作程序和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i.明确经营情况向主管部门备案的要求。购销环节中涉及各相关资料、记录的要求。
(3)危险化学品经营手续环节交接责任管理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涉及的采购、运输、入库、销售等环节)。
②明响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采购、保管、运输及销售等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 营手续环节交接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审验采购合同文本。
b.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c.与运输储存部门的交接手续。
d. 明确销售环节的工作内容。
e.明确经营手续各环节涉及的各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4)险化学品储存保管制度
① 明确适用范围(涉及的出入库、保管等环节)。
② 明确毫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储存保管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储存保管应涉及的内容:
a.审核储存合同文本或任务单、储存单位资格。
b.明确出入库应交接的内容。
c.明确对储存危险化学品库房(场所)的要求(温度、湿度、标志、耐火等级等)。
d.明确存储方式和禁配要求。
e.明确储存物品的堆垛要求、检查要求。
f. 明确发生异常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g.明确储存经营涉及的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5)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 涉及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各个环节)。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验收、保管、发货等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出入库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 明确货物的验收程序、方式、地点等。
b.明确出入库应查验的内容(品种、数量、规格、包装、标志等)。
c.明确上账内容(包括品名、数量、经手人等)、账物必须相符。
d.明确不符合入库规定货物的处理原则。
e. 明确出库的顺序原则。
f. 明确对进入储存区域的人员、车辆的要求。
g. 明确对储存库房的消防设施的要求及检查要求。
h.明确对储存保管涉及的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6)危险化学品养护管理制度
① 明确适用范围(自有仓库和租赁仓库的危险化学品的养护管理环节)。
②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从事危险化学品养护活动的自有人员、委托单位的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危险化学品养护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入库时的检验内容(品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标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
b.明确储存中应检查的内容和周期。
c.明确安全操作要求。
d.明确对检查结果的处理方式或方法。
e.明确对养护管理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7)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存储库房的要求(耐火等级、温度、湿度、电气、通风、库房周边、卫生等)。
b.明确储存中的禁忌要求(写明禁配物料名称)和储存方式。
c.明确储存中的堆垛要求。
d.明确运输要求和运输方法。
e. 明确安全操作要求。
f.明确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涉及爆炸品的要体现"五双"管理要求。
(8)毒害性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① 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毒害性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各种毒害性危险化学品存储库房的要求(耐火等级、温度、湿度、电气、通风、库房周边、卫生等)。
b.明确储存中的禁忌要求(写明禁配物料名称)和储存方式。
c.明确储存中的堆垛要求。
d. 明确运输要求和运输方法。
e.明确安全操作要求。
f.明确对毒害品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涉及剧毒化学品的要体现"五双"管要求。
(9)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① 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各种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存储库房(棚)的要求(耐火等级、温度、湿度、电气通风、库房周边、卫生等)或罐区设备设施要求。
b.明确储存中的禁忌要求(写明禁配物料名称)和储存方式。
c.明确储存中的堆垛要求 。
d. 明确运输要求 和运输方法 。
e.明确安全操作要求。
f.明确对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10)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
① 明确适用范围(涉及与运输有关的人员和单位)。
② 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司机、押运员等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运输管理具体内容要点∶
a.审验运输合同文本或任务单、运输单位资格。
b.明确运输工具、包装物应符合的要求。
c.明确对运输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告知义务及告知内容(禁忌、标志、防护、应急处理等)。
d. 明确运输、装卸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
e.明确剧毒化学品运输时的特殊要求和管理规定。
(11)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办法
① 明确适用范围(自有仓库和租赁仓库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环节)。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从事危险化学品废弃活动的自有人员、委托单位的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③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环节管理的具体内容要点∶
a.审验合同文本(安全责任界定、废弃危险化学品品名是否明确)或任务来源。
b.搜集与废弃活动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c.明确实施处理地点。
d.明确废弃处理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
e.明确对废弃处理环节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1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办法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内容和要求。
b.明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传递程序和方法。
c.明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建档和更新要求。
d.明确与相关部门(培训、储存、养护、运输、应急救援等)进行信息沟通的途径和方法。
(13)安全检查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安全检查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安全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或者一般性、专业性的)及检查周期。
b.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安全标志、问题整改、工艺、检测仪表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c.明确检查内容及记录保存时限。
d.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原则。
e.明确对事故隐患下发限期整改要求及复查要求。
(14)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如负责人、管理人员、一般员工、新进员工、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b.明确各类人员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安全基本技能、常识等)。
c.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d.明确安全教育培训方式(脱产学习或日常教育等)。
e.明确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f.明确哪些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从事经营活动;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经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15)安全奖惩制度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 明确承担主体( 考核部门)的职责范围。
③ 安全奖惩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应当受到奖励或处罚的人员及行为(如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人、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的部门和个人等)。
b.明确具体奖惩办法。
c.明确考核方法(如平时的安全检查、抽查、培训考核等)。
(16)消防(防火)管理制度
① 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 消防(防火)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消防(防火)管理组织机构。
b.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c. 明确义务消防组织。
d. 明确建立消防档案及档案内容。
e.明确消防检查要求。
f. 明确防火的基本要求( 如防雷、防静电、用火管理等)。
g. 明确消防器材的放置地点、器材种类的要求、数量的要求。
h. 明确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方式、方法。
(17)生产安全事故管理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规定应依据(企业职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 2月22日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及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 年1月3 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1989年3月29 日国务院令第 34 号发布)进行编制。其要点包括∶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依据政府有关规定及单位特点、划分事故等级及类别。
b.按事故种类,明确事故的主管部门或负责人。
c.对正在发生的事故,明确报告程序(如当事人直接或逐级上报主管负责人,发生火灾或人身事故应先报火警或医疗救护)。
d. 对正在发生的事故,明确处理原则。
e. 根据事故等级,确定是否上报政府主管部门。
f.明确上报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等)。
g.明确购查程序一般事故及重大事故分别由谁组织调查、参加人)。点明对故接任者管理者等的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
i.明确对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登记的内容(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情况或经济损失、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
(18)设备管理规定
①明确适用范围。
②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③设备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a.明确应建立设备档案。
b.明确设备的定期检查要求。
c.明确设备维护应达到的要求(如正常运转、没有泄漏、没有严重腐蚀等)。
d.明确设备问题的处理原则或程序。
e.明确设备检修的基本要求。
f. 明确验收中应注意的问题。
g.明确对强检设备的检测检修要求。
h.明确重点设备有专门的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