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重器”拓展创新生态圈(打造科研平台)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如今,在“双招双引”工程的引领下,一个个来自科研院所、大院名校的研究团队,成为丽水开拓前沿创新的重要武器。

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助力企业技术更新迭代,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丽水深知,只有构建起人才、研发、产业等创新生态圈,才能在更广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活力,从而把丽水打造成科技创新新高地。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一幕幕“以科研‘重器’开启创新之道”的故事,正在丽水大地上精彩上演。

院地共建

共建人才科创新高地

走进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园南区,一座极具科技感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丽水联合中科院组建成立的创新型科技研发机构,也是半导体全链条“五个有”产业链生态的第一家研发机构——中科院丽水先进半导体材料和通信器件研究中心。

作为园区“最强大脑”,创立于2019年10月的研究中心成为丽水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的产学研核心,目前已拥有十多项专利和检测报告,涵盖外延、芯片、灯珠、模组等,并符合欧盟ROSH和REACH标准,成功开启深紫外LED应用产品市场,新风功能的空气杀菌消毒机、车载式的空气杀菌消毒等产品相继落地转化。

“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仅是丽水中科半导体研究中心的功能之一。”丽水经开区投资促进部部长应刚秋说,依托中科院的科研实力,丽水中科半导体研究中心还将面向行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面向企业提供孵化转化服务和面向社会的公共科技服务,全面助力丽水第三代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的发展。

引进丽水中科半导体研究中心,相当于牵住了半导体技术的“牛鼻子”——精准定位半导体细分领域,科学布局半导体全链条产业。截至目前,丽水经开区已落地江丰电子、晶睿电子、珏芯微电子、中欣晶圆等20余个半导体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真正实现了半导体全链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市场化项目,深化院地共建创新载体,能够有效加强与前沿技术、创新模式的对接链接。”丽水市科技局合作处处长李林告诉记者,近年来,丽水聚焦地方产业发展,进一步探索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主导产业能更顺利地完成产业升级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汇聚起产业发展的助推力。

除了中科院,丽水还坚持与之江实验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深化,建立合作保障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自2020年以来,丽水与之江实验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联合举办丽水“人才·科技”峰会,打造出了“智汇丽水”品牌,极大提升了丽水人才科技工作的影响力。

此外,丽水还借科研院所之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快异地筑巢速度,加强招大引强和招才引智力度,实现“平台共建、产业共兴、人才共享”,进一步构建集异地研发孵化、产业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驻地招商引智、区域经济协作功能于一体的人才科创飞地,培育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增长点。

就在前不久,缙云县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举行共建缙杭科创飞地签约仪式,这标志着缙云首个“科创飞地”成功落地。这并不是缙云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第一次合作,在这之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丽水分中心就已落地缙云,为促进当地进一步集聚全球资源、汇聚全球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校地合作

构筑产学研用新体系

不止是科研院所,在丽水,深化大院名校的合作也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

除了中科半导体研究中心,这两年,丽水经开区围绕“五大产业”,成功引进共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哈工大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复旦大学光电子研究院等创新载体。

2021年,丽水经开区积极主动对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双方在第十届“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上签订合作协议。同年12月6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打造“双招双引”“双育双平台”(创新能力培育和人才培育、示范平台和技术平台)。2022年2月,距离研究院揭牌过去仅不到3个月时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丽水大数据工作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丽水研究院院长殷海兵表示,研究院目前已与丽水经开区部分企业启动了联合技术攻关、申报省重点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共建等合作。同时也与丽水学院等3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申报、学生联合培养方面达成合作意愿。

“引进大院名校,打造高能级实体化研究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体系,瞄准我市主导产业集中发力,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李林说。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正在建设的滚动功能部件创新服务综合体、合成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吸引了10多家高校和企业研究院入驻,基本形成了“大院名校 科创平台 高端人才 主导产业”的创新生态圈。今年,丽水经开区还将与浙江大学共同设立丽水绿色新材料研究院,与四川大学、丽水学院共同设立合成革节能与过程强化工程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及宁波工程学院共建合成革节能与过程强化工程研究中心等,为园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不竭动力。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去年4月,遂昌县武汉大学牵手共建“遂昌金属制品研发中心”。依托遂昌金属制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遂昌全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创新创业孵化、数字化智造、公共创新服务和产业生态”六大中心,现已引进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建成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浙南基地、金属制品检测中心、科技大市场、向上创业园等9家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劲活力。

去年年底,云和县充分利用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院校优势学科,共同建立了木玩产业创新研究院,为木玩产业提供创新设计、智能研发、人才智库等服务。同时,研究院还牵头开展云和木玩创意设计大赛,牵头成立了包括全国20所院校在内的木玩产业院校创新联盟等,进一步促进木玩产学研交流,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据数据显示,围绕生态农业、生命健康、机械制造等特色主导产业,2021年,丽水联合大院名校建立各类产业研究院、研发中心、服务平台或技术转移中心等13个。

校企联合

提升企业科创新空间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科技合作的主体。一直以来,丽水非常重视企业在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创新载体,拓宽企业创新“源头活水”。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内,得益于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研发,于2021年完成研发的两款新产品,在当年便实现销售额超4000万元。

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丽水经开区、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方正电机合作成立。“正是得益于研究院的持续发力,一批研究成果相继实现了快速转化落地。”方正电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研究院的建设,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除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外,2021年,丽水共促成14家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研究院。

不止如此,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和区位特点,丽水积极组织大院名校专家教授深入企业对接合作,以项目化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破解制约产业技术创新瓶颈。2021年全市企业联合大院名校共实施合作项目38项,项目总资金1569万元;合作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34个;申报省“尖兵”“领雁”研发计划项目41项。

在校企合作中,共促人才落地同样关键。其中,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和鼓励大院名校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促进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企业提需求、政府找人才、人才带资源”的企业创新引才之路。

2021年是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熊树生下派到龙泉市帮扶汽车空调产业发展的第12年。他在龙泉扎根了十二个年头,也在浙江大学与龙泉深入推进全面市校合作的大背景下,让龙泉空调产业升级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得益于熊树生及其团队的力量,今天的龙泉,建成了集创新创业、研究开发、检验检测为一体的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拥有全国领先的汽车空调系统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像熊树生这样的工业科技特派员,丽水还有170多名。他们帮助企业制定发展建议,转化技术成果,帮助企业攻克材料、工艺、应用、设计等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丽水企业的科创水平。

在校企联合的道路上,丽水还不断创新,积极构建“产业+院所+高校”产教深度融合体系,不断壮大本土人才队伍。

有什么样的支柱产业,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有什么样的技术技能要求,就建立什么样的平台培养人才。今年5月,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丽水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学院”,为企业储备人员力量。未来,“丽水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学院”将立足精密制造产业,将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各环节与产业进行紧密耦合,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编制“订单化”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培育企业所需的人才。

在龙泉,龙泉中等职业学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协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在企业设立校企“创新实验室”,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技术共研。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与浙江省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了缙云县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一体化办学。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6日 上午9:43
下一篇 2022年7月6日 上午9: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