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两难:于法无据还得特事特办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由于其效率优先、方式灵活,向来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基层治理强调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特事特办作为一种非正式治理方式,容易与之产生冲突。既要特事特办,又要依法依规,不少基层干部时常因此陷入两难窘境。

不发红头文件,还要马上执行

半月谈记者发现,时下一些部门特事特办常以“白头文件”、内部通知、微信指令等形式下达,缺少正式文件,还要马上执行。

东部某省一名街道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不久前他所在的县区发生疫情,按上级要求,他们封锁了连接另一个县区的通行桥,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多地乡镇干部表示,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没有正式文件,有时县里领导就通过微信群通知一声。虽然正式文件没到,但领导指示已经下来了,基层干部“硬着头皮也要干”。

政策文件是一套,实际操作是另一套。不少群众对此不理解,通过市长热线等平台进行投诉。一旦出了问题,基层干部找不到政策依据,容易成为追责对象。

基层工作趋于多中心化,临时性任务增多,特事特办不断被滥用、泛化。同时,随着依法治理和追责问责的强化,其局限性也愈发凸显。面对依法依规与特事特办的双重要求,基层干部存在不少困惑和苦恼。

南方某街道承接了一个重点项目,需要征迁数百座坟墓,按规定要公示7天至10天,公示结束后要和群众协商迁坟事项。其间,如果群众有意见,还可提出行政复议等,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可能需要半年以上。该街道一名干部表示,重大项目作为地方特别事项,经常需要特事特办,通常会规定好开工时间、建成时间,要求半个月内完成征迁,这种情况让基层非常为难。

想要两全,却陷入两难。一些基层干部直言,如果特事特办,自己要承担责任和风险,如果完全依法依规走流程,上级的任务完不成,考核成绩单会很难看。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中部某市一家国企为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特事特办,并且得到市领导的许可。但项目完工后,属地管理部门又严肃查处了这种“未批先建”的做法,最终缴纳600万元罚款才算了事。

“违规建设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总不能把责任推给上级。别说连个会议纪要都没有,就算有也只能帮领导担下来。”这位企业负责人说,这事有苦说不出来,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特事特办,怎成“私事特办”

为群众办实事,为重大项目人才引进简化手续,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基层工作中,确实有些事项需要特事特办。

中部某省能源系统一名干部说,煤矿产能核定后增加,涉及多个部门多道手续,在全程绿色通道的情况下,没有1年时间很难办下来。但电厂用煤不等人,只有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特事特办,允许一边释放产能,一边加快手续办理,才能有效保障供应。

基层反映,依法依规、特事特办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原则性、灵活性的统一。但现实中,一些本身不符合规范的特事特办也存在操作空间,导致有的人打着特事特办的旗号“私事特办”,有的人为迎合领导意图“违心特办”。

北方某县教育局局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基层曾流行“摆平就是水平”,明知不合规,也不得不想办法“搞定”。“现在每到秋季开学前夕,我就关机‘玩消失’。”这名教育局局长说,“托关系的人实在太多了,按政策来说都不符合条件,我根本应付不过来。”

在工程建设、资金项目的安排上,这种现象也较为明显。东部一名基层干部说,有的领导看重某个项目,但在班子会上没有通过。会后,领导找具体负责人员要求修改会议纪要。迫于压力,办事人员通常都会修改纪要,最终以集体决策的名义通过。“50万元以下的非招投标项目,可操作空间更大。”

重新检视特事特办的治理机制

特事特办,最初是改革开放初期支持特区建设的一项特殊政策,后来演变成一种突破惯例、提高效率的特殊方法,并逐渐延伸、固定下来,通常以领导批示指示、集体会议决定等方式推进。可以说,特事特办这一治理工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特殊的贡献作用,但同时也出现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问题。

什么事是“特事”?谁来确定“特事”?为什么要“特办”?如何“特办”?随着治理体系渐趋完善,社会期待相关问题有更为清晰的答案。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重新检视当前的特事特办机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促使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探索设立提前报备机制。对于上级组织和领导要求特事特办的事项,允许基层干部向纪委或组织部提前报备,巡察或审计时如果发现该事项违规,综合考虑研判,根据具体情况对基层干部免于或减轻处罚。

将特殊治理事项纳入法治体系。通过容缺受理、信用承诺、流程再造等方式,将一些原本需要特事特办的事项,纳入法治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信用激励和惩戒作用,确保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履行的程序,不因特办而被免除或简化,切实维护法律尊严。

进一步压缩特事特办带来的权力寻租空间。针对特事特办被滥用的现象,一方面要营造好的政治风气,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通过数字化、信息公开等手段加以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来纠正风气。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1期

原标题:《基层两难:于法无据还得特事特办》

半月谈记者:梁晓飞 李平 白明山 王劲玉

来源: 半月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1日 上午10:25
下一篇 2022年7月11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

  • 省档案馆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省档案馆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的通知)

    9月13日,省档案馆党务干部培训班在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开班。省委副秘书长、省档案局馆长高新民作动员。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薛小毛致辞,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干部教…

    科研百科 2023年3月9日
    179
  • 企业公众号项目管理系统

    企业公众号项目管理系统: 助力企业高效运营 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公众号已经成为企业营销、客户服务、业务推广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公众号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如…

    科研百科 2025年1月10日
    2
  • 普元 科研项目管理

    普元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等。普元科研项目管理是一种基于普元框架的科研项目…

    科研百科 2025年3月23日
    0
  • 科研项目验收材料费发票

    科研项目验收材料费发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验收成为了项目完成后的一个重要环节。验收过程中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包括验收报告、验收材料、验收表格等,这些材料对于项目的成功验收至…

    科研百科 2025年5月30日
    1
  •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并讨论这些项目的重要性和好处…

    科研百科 2025年3月21日
    0
  • 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

    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指标 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一。一个优质的科研项目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来支撑。因此,如何衡量和评价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是一个重要的…

    科研百科 2024年9月13日
    31
  • 科研项目哪个好找工作呢

    科研项目哪个好找工作呢?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科研项目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对应的就业市场也有所不同。然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市场…

    科研百科 2025年5月10日
    2
  • 软件开发 软件测试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软件开发是指通过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程序的过程。而软件测试则是为了验证软件的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以确…

    科研百科 2023年7月23日
    211
  • 一批“黑科技”亮相集美(厦门集美科技)

    工业级无人机、智慧水务、碳光理疗仪、商用火箭发动机、高质量卫星芯片及系统……在4月23日举行的“数字智造 走进厦门”中科院“普惠智能”集美专场对接会上,一批“黑科技”亮相集美。 本…

    科研百科 2024年4月22日
    89
  • 坚定理想信念、 带头攻坚克难、 创造优良业绩、 主动提升能力、 严守纪律作风

    坚定理想信念,带头攻坚克难,创造优良业绩,主动提升能力,严守纪律作风,这些都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必须拥有的素养。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

    科研百科 2024年11月16日
    1